示弟立志说

日期:2019-06-20 / 人气: / 来源:AWICE

[原文]
【12.1】予弟守文来学,告之以立志。守文因请次第其语,使得时时观省;且请浅近其辞,则易于通晓也。因书以与之。
【12.2】夫学,莫先于立志。志之不立,犹不种其根而徒事培拥灌溉,劳苦无成矣。世之所以因循苟且,随俗习非,而卒归于污下者,凡以志之弗立也。故程子曰:“有求为圣人之志,然后可与共学。”人苟诚有求为圣人之志,则必思圣人之所以为圣人者安在?非以其心之纯乎天理而无人欲之私欤?圣人之所以为圣人,惟以其心之纯乎天理而无人欲,则我之欲为圣人,亦惟在于此心之纯乎天理而无人欲耳。欲此心之纯乎天理而无人欲,则必去人欲而存天理。务去人欲而存天理,则必求所以去人欲而存天理之方。求所以去人欲而存天理之方,则必正诸先觉,考诸古训,而凡所谓学问之功者,然后可得而讲。而亦有所不容已矣。
夫所谓正诸先觉者,既以其人为先觉而师之矣,则当专心致志,惟先觉之为听。言有不合,不得弃置,必从而思之;思之不得,又从而辩之;务求了释,不敢辄[zhé]生疑惑。故《记》曰:“师严,然后道尊;道尊,然后民知敬学。”苟无尊崇笃信之心,则必有轻忽慢易之意。言之而听之不审,犹不听也;听之而思之不慎,犹不思也;是则虽曰师之,独不师也。
夫所谓考诸古训者,圣贤垂训,莫非教人去人欲而存天理之方,若《五经》、《四书》是已。吾惟欲去吾之人欲,存吾之天理,而不得其方,是以求之于此,则其展卷之际,真如饥者之于食,求饱而已;病者之于药,求愈而已;暗者之于灯,求照而已;跛者之于杖,求行而已。曾有徒事记诵讲说,以资口耳之弊哉!
【12.3】夫立志亦不易矣。孔子,圣人也,犹曰:“吾十有五而志于学。三十而立。”立者,志立也。虽至于“不逾矩”,亦志之不逾矩也。志岂可易而视哉!夫志,气之帅也,人之命也,木之根也,水之源也。源不浚则流息,根不植则木枯,命不续则人死,志不立则气昏。是以君子之学,无时无处而不以立志为事。正目而视之,无他见也;倾耳而听之,无他闻也。如猫捕鼠,如鸡覆卵,精神心思凝聚融结,而不复知有其他,然后此志常立,神气精明,义理昭著。一有私欲,即便知觉,自然容住不得矣。故凡一毫私欲之萌,只责此志不立,即私欲便退;听一毫客气之动,只责此志不立,即客气便消除。或怠心生,责此志,即不怠;忽心生,责此志,即不忽;懆心生,责此志,即不懆;妒心生,责此志,即不妒;忿心生,责此志,即不忿;贪心生,责此志,即不贪;傲心生,责此志,即不傲;吝心生,责此志,即不吝。盖无一息而非立志责志之时,无一事而非立志责志之地。故责志之功,其于去人欲,有如烈火之燎毛,太阳一出,而魍魉[wǎng liǎng]潜消也。
【12.4】自古圣贤因时立教,虽若不同,其用功大指无或少异。《书》谓“惟精惟一”,《易》谓“敬以直内,义以方外”,孔子谓“格致诚正,博文约礼”,曾子谓“忠恕”,子思谓“尊德性而道问学”,孟子谓“集义养气,求其放心”,虽若人自为说,有不可强同者,而求其要领归宿,合若符契。何者?夫道一而已。道同则心同,心同则学同。其卒不同者,皆邪说也。
后世大患,尤在无志,故今以立志为说。中间字字句句,莫非立志。盖终身问学之功,只是立得志而已。若以是说而合精一,则字字句句皆精一之功;以是说而合敬义,则字字句句皆敬义之功。其诸“格致”、“博约”、“忠恕”等说,无不吻合。但能实心体之,然后信予言之非妄也。

[背景]
阳明先生把“立志”作为为学第一要义,从《教条示龙场诸生》中就可体会到。1515年,三弟守文来京师师从大哥,返乡时,先生特意与三弟深谈,守文顿觉茅塞顿开,但记不住,请求大哥写下来,于是就有了《示弟立志说》。字里行间尽显骨肉情深至亲,言辞恳切,令人动容。
龙山公王华的子女们:长子王守仁,次子王守俭,三子王守文,四子王守章,女儿王守贞。

[注释]
 
☆跛:腿或脚有毛病。
☆浚:疏通。
☆昭:明显,显著。
☆客气:一时的意气,偏激的情绪。
☆魍魉[wǎng liǎng]:古代传说中害人鬼怪的统称。
☆符契:古代朝廷调动军队或发布命令的信物,材质是竹板或金属,刻着文字,剖分为两半,一半留在朝廷,一半由将帅持有。它是权力的象征,具有绝对服从的意义。
 
[译文]
这一段是介绍背景,阳明先生的弟弟王守文来学,先生告诉他立志。守文请先生给他几句话,能够时时观省自己,而且尽量浅近其辞,易于通晓。于是先生便写了这封书信送给弟弟守文。
 
学习,都是要先立志。志要是不立,就像不种树根而徒劳浇水一样,这样是做无用功的。世上的人之所以沿袭旧的,敷衍应付,养成不好的习惯,最后变成道德低下的人,都是因为没有立志。所以程子讲:要有成为圣人志向的人,然后才能与他一起共同学习。人要是真心想要成为圣人的志向,则必然会思考圣人为什么会成为圣人的原因?难道不是内心纯为良知而没有一丝的私欲?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,只是因为内心纯为良知而无一丝的私欲。这样我想成为圣人,也只有追求内心纯为良知而无一丝的私欲。想要做到内心纯为良知而无一丝的私欲,则要必需除去私欲,显现良知。想要除去私欲,显现良知,则必然要去找怎么除去私欲而显现良知的方法。想要找到除去私欲而显现良知的方法,则必需要验证前人的思考,考证于古人言语,这样才是做学问的功夫,(而种种所谓做学问的功夫,然后才能够得到真正的讲习,而且也是容不得中断停止的。)然后才能够得到真正的的知识,这都是不能够欺骗自已的。
 
而所讲的则必需要验证前人的思考,即然认为那人是先行者而向他学习,则要一心一意听从先行者的话。如果感觉不对,也不要放弃,还要认真思考,思考还是不对,又要认真分辨,直到完全明白,不能够一知半解。古人讲尊敬教师才能重视他传授的道,在上的君王能尊师重道,百姓才能专心求学。假如没有尊重相信的决心,则必然有轻忽的念头。说的话如果听了不加以审查,就像没有听一样,听了而思考不慎密,就像没有思考一样,这样虽然说学习了,就像没有学习一样。
 
考证于古人的言语,圣贤人的言语,无不是教人去私欲而显良知的方法,就是五经和四书呀。我真心想要去我的私欲把良知显现出来。如果找不到方法,则必然要这样去做,打开书的时候,就像饿肚子的人想要吃饭一样,只求个吃饱;就像病人需要药一样,只求治好;就像黑夜需要灯一下,只求光明;就像瘸脚需要拐仗一样,只求行动。对于只求记住的人来讲,只是增长口耳闻见罢了。
 
就是立志也是不容易的呀。孔子,圣人呀,也曾经讲过:我十五岁开始发奋学习,到了三十岁才真正立志。立者,志立了。后来到了不不逾矩程度,也是志向到了不逾矩。立志怎么能轻视之呀!志向,是一个人精气的核心,人的的性命,树木的根,水的源头。源头被堵了,则流水就没了,树根不培植则树木就会死,人要是没命就会死去,志要是不立则神志不清醒。想要成为君子,无时无处不以立志为最重要的事情。眼睛认真看,没有关注其它的事物,耳朵认真听,没有听其它的。就像猫抓老鼠,鸡孵蛋一样,精神心思完全关注,而不知有其它事情,然后才能讲这个立志立了起来,神气精明,良知显现。一有私欲便能知道,自然不会容它住下。这样凡是有一点点私欲起来,就反思志向不立,这样私欲便退去;听到一点点客气动起来,就反思志向不立,客气便消除。或懒惰的心,忽心,燥心,嫉妒的心,贪心,骄傲的心,小气的心,等等的心生起就反思志向不立,这样它们就会消除。这样没有一刻间不是在关注自已的志向,没有一件事情不是在关注自已的志向。这样反思志向的功夫,就是在去私欲,有如大火烧毫毛一样,太阳一出鬼怪自然消失一样。
 
从前的圣贤人都是与时俱进的教育,虽然各不相同,但其用功大都一样或只差一点点。《书》谓“惟精惟一”,《易》谓“敬以直内,义以方外”,孔子谓“格致诚正,博文约礼”,曾子谓“忠恕”,子思谓“尊德性而道问学”,孟子谓“集义养气,求其放心”,虽然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表达,这不能强求,但其中的关键地方都是一样的。为什么呢,就是因为天理都是一样的。天理是一样的则道心是一样的,道心一样则学问就是一样的。其它的不同的学说,都是邪说。
 
后来的人有个大的毛病,主要是在没有志向,所以今天特地的讲出来。中间字字句句都是立志。人一生的学问,只是这个立志而已。若要说是精一,则字字句句都是精一,若要说是敬义,则字字句句都是敬义的功夫。其与“格致”,“博约”,“忠恕”等说,无不吻合。如果能真心的体会,然后才会真正相信我讲的都是真的呀。
[心得]

【分享人】    :卢**
【共学学堂】:龙岗学堂
【分享日期】:2019-01-01
【分享主题】:《示弟立志说》
【分享内容】:2018年12月28日与龙岗学堂心友一起共学了王阳明先生写给弟弟王守文的书信《示弟立志说》,告诉弟弟立志是成事之根本,如果志不立,再辛苦也是徒劳无成。圣人之所以为圣人是他们可以做到“去人欲,存天理”,去人欲是去掉不必要的私欲,保留正欲正念,如果人没欲望也会使人懈怠。而去人欲存天理方法是验证前人思想,考证古人的言语。既然我们觉得前人思想是圣人的志向,就要向他们学习,比我们先觉悟的人都是老师,我们要有尊重相信的决心,如果觉得不对,要认真思考,认真分辨。考证古人的言语,可以看《四书》《五经》,在里面找到答案,如果打开书只为了找到答案记住了这些,只是增长了见识而已。
【分享人】    :徐**
【共学学堂】:龙岗学堂
【分享日期】:2019-1-1
【分享主题】:《示弟立志说》
【分享内容】:这是阳明先生写给自己弟弟的家信《示弟立志说》。告诉我们立志的重要性,如果不立志会变成道德低下的人,不立志做什么事都是徒劳无功。如果立志成为一个圣人、一个君子,就会像圣人、君子一样地去思考问题,去除私欲显现良知,慢慢的就成了圣人、君子。像今天很多的大企业家也是因为没有立志,以至于企业做得越大,犯的错也越大,私欲膨胀,良知泯灭。所以当下大丈夫只患无志、何患无业。请各位老师指教.
【分享人】    :江**
【共学学堂】:龙岗学堂
【分享日期】:2019-1-2
【分享主题】:《示弟立志说》
【分享内容】:这是阳明先生写给自己弟弟的家信《示弟立志说》。让弟弟要先丛立志做起。
志不立的人,则无成之事,就像树木无根,台风来根不牢固的树就吹倒了,牢固根的树一样坚挺着。立志是做人做事的根本。
立志做个有致用良知之心的人。在道路上可求学先觉者,和考学古书。四书,五经。这都是教人学习个理,老师讲:物乃心上事,理在心中留。
凡事都要把这个理放在前去做事。让我们有内外修心,内多读圣贤书,外多求学圣贤人。让我们一步步也能达到圣贤人。
立志是人生一等大事,善良之心立好善的志向做事业上不会偏离方向,做人也不会偏离善良的心。谢谢各位心友点评
【分享人】    :张**
【共学学堂】:龙岗学堂
【分享日期】:2018-12-28
【分享主题】:《示弟立志说》
【分享内容】:今天跟大家一起学习了阳明先生写给自己弟弟的书信《示弟立志说》,不管是学习还是做人,首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立志,志不立,则天下无可成之事。立志是学习做人的根本,如果没有立志,就像没有种下根却去培植浇水,最终一定是辛苦有加却徒劳无成。这个志不是小目标,与财富、地位、声名都无关。这个志是大志,是立生命的方向,立成圣成贤之志。怎么样才能成为圣贤?答案就是去人欲而存天理。然而立志当真不易,王阳明先生也教会了我们具体方法,那就是“正诸先觉,考诸古训”。
因此,要立志,需要做好两件事。一是向内求。立志的方向应该是致良知,而非外求于物。现实生活中,很多人将名利、爱情、金钱等视为偶像,这就是典型的立志于外物的表现。外求于物,容易发生变动,带来很大的不安全感,难以获得内心的安定。而如何向内求呢?必正诸先觉,考诸古训。即求证于先觉者,考证古圣先贤的经典。二是修炼克己功夫,与习气作斗争,明心见性,光复此心。

 

作者:awice


现在致电 400-0771-365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→

Go To Top 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