示弟立志说-译著

日期:2019-01-05 / 人气: / 来源:未知

夫天下重器,王者大统,莫不劳聪明于品材,获安逸于任使。孔子曰:“人有五仪:有庸人,有士人,有君子,有圣,有贤。审此五者,则治道毕矣。”
所谓庸人者,心不存慎终之规,口不吐训格之言,不择贤以托身,不力行以自定,见小暗大而不知所务,从物如流而不知所执。此则庸人也。
所谓士人者,心有所定,计有所守。虽不能尽道术之本,必有率也;虽不能遍百善之美,必有所也。是故智不务多,务审其所谓;行不务多,务审其所由。智既知之,言既得之,行既由之,则若性命形骸之不可易也。富贵不足以益,贫贱不足以损,此则士人也。
所谓君子者,言必忠信而心不忌,仁义在身而色不伐,思虑通明而辞不专,笃行信道,自强不息,油然若将可越而终不可及者。此君子也。
所谓贤者,德不逾闲,行中归绳,言足法于天下而不伤其身,道足化于百姓而不伤于本,富则天下无菀财,施则天下不病贫。此则贤者也。
所谓圣者,德合天地,变通无方,究万事之终始,协品之自然,敷其大道而遂成惰性,明立日月,化行若神,下民不知其德,睹者不识其邻。此圣者也。
孔子对“恕”道的解释见于《论语·卫灵公第十五》简单讲即为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。但“忠恕”之道是一体的不能分开。忠者,心无二心,意无二意之谓,恕者,了己了人,明始明终之意。忠是从积极的方面说,也就是孔子在《雍也》篇里所说的: “己欲立而立人,己欲达而达人。”自己想有所作为,也尽心尽力地让别人有所作为,自己想飞黄腾达,也尽心尽力地让别人飞黄腾达。这其实也就是人们通常所理解的待人忠心的意思。
立志就是立志做什么人.
立志做君子.则依君子之道践行事.


贪嗔痴慢疑
五毒心:佛教中所说的五毒心是指贪、嗔、痴、慢、疑五种心,这五种心会使我们造作恶业,就像毒药会妨碍我们修行,故称为五毒。清除五毒心是修行人的重要工作,若五毒心不除而修禅定,那终究是邪定。修大神通或各种玄妙的大法,若五毒心尚存,结果可能会变成魔通或各种恶法,因此,要修佛道必先除五毒。 五盖:五种覆盖众生心识,使不能明了正道的烦恼。盖乃烦恼之异名,有障、覆、破、坏、堕、卧之义,如《大毗婆沙论》卷四十八云︰‘何故名盖?盖是何义?答︰障义、覆义、破义、坏义、堕义、卧义是盖义。
 
贪有很多种,普通来讲我们有财、色、名、食、睡五欲之贪。人一辈子就是在这其中打滚,从而度过我们的一生。因为我们贪著五欲,所以心甘情愿被它束缚,成为它的奴隶,甚至心安理得地让它牵着鼻子走。我们除了晚上睡觉,从早到晚为生活奔波,忙工作,忙于发财、享乐,同时又追求种种名誉、地位,有的还不择手段,不讲道德。到了某一段年龄又对色欲(淫欲)有种种的贪求,为了追求感观享乐,可以不讲家庭责任和社会道德。如果再广泛一点讲,修行过程中执著、沉迷于某一状态或境界也为贪。
就是生气的意思,生气有很多种类,比如人家骂我们,不能忍受,起嗔心,继而将矛盾升级。虽然有时我们表面上不声张,内心不舒服了也是一种嗔。嗔与贪刚好相反,贪是遇到快乐的境,我们拼命追求和贪恋;嗔是遇到不快乐、不喜欢的境,我们要抛弃它,但又丢不了,所以嗔。
痴也称之为愚痴,不明事理,是非不分,称为痴。不明事理就是对世间的因果道理不知不觉,比如人是怎样来的?死后怎样去?我们统统不理会,不以为然,甚致嘲弄他人对此有兴趣等都是痴。对于真理、自己与他人能修行解脱等不相信,感到好笑或无知,都是痴的表现。还有一种愚痴就是对是非不分明,人家跟我们讲对的,我们以为是错;人家跟我们讲错的,我们却以为讲对。总之,自以为是,过于执迷于自我的一切都为痴。
慢就是傲慢、我慢,自己内心高举,看不起别人,称为慢。比如做了官发了财后,就觉得了不起,到处向人炫耀、卖弄。或是有人养了一只漂亮的狗,觉得了不起,带着那只漂亮的狗招摇过市;或是向人炫耀自己的名、利、能力和财产等,都称为慢。有些人很有能力,地位、才华洋溢,高人一等,结果看轻别人也是慢。虚荣心强,爱攀比,当自己比别人差又不认输,却认为他人没什么了不起,这也是慢。凡有自我膨胀的都是慢,比如修行人中也有“慢”,以为自己已有证悟,有了一定的智慧神通,瞧不起别人等都是慢。
毫无道理和根据就怀疑、否定一切,自以为是、想当然地下结论,迷信自己的一切都为疑。从修行的角度看,主要有以下一些情形:
a.身见:执著五蕴的身心里面有一个真我。日常生活中或打坐入静时非常在意自己的身心状况或反应,执著于觉受等等都是身见。
b.边见:执著于断、常二见即为边见。第一,认为“我”是永恒的,即是执著“常”;第二,认为人死后一了百了,什么都完了没有了,不顾精神传承,这就是执著“断”,这两种错误见解就是边见。另外,由于缺乏足够的智慧与觉悟,不能正确地洞悉一切事物的本质或义理,无法正确理解“万法唯识、缘起性空、妙有真空”等的道理,不是执著于空,就是执著于有,不是执著于“真”,便执著于“幻”等等都为边见。
c.邪见:各种不正确的导至恶业生起的思想念头等都叫邪见。比如“无毒不丈夫”就是邪见。
d.见取见:执著于只有自己的见解是对的,称为见取见。
e.戒禁取见:对于修言人而言,凡执著信持不正确的戒律,不能正确地看待戒律等都称为戒禁取见。现在尤其在家居士戒禁取见的问题比较突出,比如五戒中有一戒为“不饮酒”,此戒律设立的初衷,它是预防过量饮酒后乱性造诸恶业,而且经常饮酒会导致身心不清明妨碍我们开智慧。释迦牟尼时代设立此戒的本意是远离一切让我们迷失本性的麻醉品,反过来说,适量饮了酒不乱性,内心如如不动,并不妨碍身心的清明,这个戒也就失去了意义。正因为我们往往定慧力不够,才需要持戒。
 

作者:awice


现在致电 400-0771-365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→

Go To Top 回顶部